海南三亚落笔洞早期人类活动遗址

        石头改变生活、石头点亮黑暗、石头创造文明。
        落笔洞遗址距今为10000年左右,是海南省已发现的时代最早的旧石器时代遗址,也是迄今为止中国旧石器文化分布最南的一处遗址。

        2001年落笔洞遗址被国务院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 1992年3月和1993年冬,考古学家对落笔洞遗址进行全面考察和先后两次发掘,共清理遗存面积70平方米,发掘出8枚人牙化石、石制品与大量动物化石。石制品200多件,主要为打制生产。砾石石器和石片石器两类,包括石核、石片、尖状器与石锤等。骨角制品丰富,有铲、锤、锥、匕等多种,以切割、打制与刮磨等方法制成。

        其中在人类使用石器中,意外发现,与其他石器与众不同的黑色石头特别醒目,经多次观察考证,实地走访考查,在三亚落笔洞早期人类活动遗址附近,发现同时期同类标本,经海南雷公墨陨石博物馆鉴定,这块黑色石头,就是《雷公墨》。

        雷公墨,这个名字起源于唐代,唐代:房千里正式命名,距今已有1000多年。
在唐代,海南岛雷雨过后,人们总会在,荒郊野外田野里,意外发现这些黑色的石头,与其他石头有着明显的区别,黑色如墨,古人联想到是雷神《雷公》留下的宝物,加上古人书信往来都是墨汁书写,就给这块石头形象的起了一个名字,《雷公墨》。

        唐代:陈藏器的《本草拾遗》10卷,
其“诸药为各病之药,茶为万病之药”论述中提出“本草茶疗”概念。
唐朝皇帝:唐玄宗,赐陈藏器其“茶疗鼻祖”,一举奠定了他在中国本草茶疗领域的杰出地位。
同时,陈藏器认为《雷公墨》有除魔梦、辟不祥,之功效。

        唐代:刘询《岭表录异》云:雷州骤雨后,人于野中得石如石,谓之雷公墨,扣之铮然,光莹可爱。“雷环如玉环”、“至硬如玉”、"雷珠”、“夜光满室”、“扣之铮然,光莹可爱”。
明代:李时珍以“雷环如玉环,乃雷神所佩遗落者;雷珠乃神龙所含遗下者,夜光满室”,“诸雷物佩之,安神定志,治惊邪之疾”等研究,丰富了雷公墨的宝石学特征、起源等认识,特别是充实了雷公墨的装饰佩带保健功能、美学观赏价值研究。

        李时珍则在《本草纲目》“霹雳砧”条目中描述“在天成象,在地成形,如星陨为石。则雨金石、雨粟麦、雨毛血及诸异物者,亦在地成形者乎?必太虚中有神物使然也”,描述形象生动,淋漓尽致,进行想像、假设及类比、推理等研究。认为雷公墨如陨星和铁陨石一样,同为太空所坠落的陨石,形成过程中形状变化多端;创造性提出雷公墨的陨石属性、陨石成因假想。

        《雷公墨》陨石,经科学检测,距今已有75万年至80万年之间,史前人类文明已渐渐离我们远去,但是他们曾经使用的工具,却不经意间融入我们的生活,开发利用并传承至今…。
《本草拾遗》陈藏器,唐朝《公元687年一757年》。
《岭表录异》刘恂,唐朝《公元889年一904年》。
《本草纲目》李时珍,明代《1518年一1593年》

        别小看这块小小的黑色石头,它代表着史前文明,物华天宝,人杰地灵,石头是文明的基础,是文化的载体和传播者。
《雷公墨》陨石传承千年,很好的融入人们的生活中和历史文化中。
石头在人类文明发展中,功不可没,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。
海南雷公墨陨石博物馆

13976603365
15203630005